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共政治專題
Special Topics in the Politics of Communist China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明居正 
課號
PS7046 
課程識別碼
322 M423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10:20~12:10) 
上課地點
社科研606 
備註
本國政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重點企圖追溯並剖析中共的政治發展。由於中共研究的領域十分廣闊,相當於對一個巨大國家的全面考察,因此我們只能選擇性地處理授課者認為比較重要的課題。這些課題包括現代化的追尋、共產主義世界觀、左傾路線的發展、文化大革命、改革、江胡習時期以及對中共政治的全盤詮釋等。希望經由這些題目的探討能令學生對於中共的政治發展得到一完整而深入的了解。由於本課程基本係針對本所博士班與碩士班同學開授,故在理論及方法論上會有較高之要求。 

課程目標
同學在修習本課程後得以(一)掌握本領域之重要文獻與研究成果;(二)運用相關的比較政治理論分析中共政治,並(三)對於中共政局發展具備一定之研判與預測能力。

每週進度及教學內容簡述
預計每個議題2週,共計18週
1. 工業革命、現代化與政治變遷
(1) Daniel Chirot, 蔡伸章譯,近代的社會變遷,(台北:巨流,民80年), 第四章, 第117 ─ 183 頁
(2) Samuel P. Huntington,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 (參考)
(3) 金耀基,” 中國現代化的動向” ,及” 政治發展與政治現代化
的突破” ,金耀基等著,(台北:時報出版社,民72年),
第3 – 34頁, 第357 ─ 380 頁

2. 共產主義世界觀及其在中國的演變
   
   (1) Gerhart Niemeyer原著,共產主義的意識型態,黃天健譯
     ,(台北:巨流,民74年)全書
   (2) 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V.1)、“論持久戰”
     、“新民主主義論”(V.2)、“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
     話”(V.3)、“論人民民主專政”(V.4),農業合作化
     系列文章,“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V.5)
   (3)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人民日報與紅旗雜誌, 1963 ─ 196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09/12/822599_85176881.shtml
(4)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144-170
(5)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203-237
   (6)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280-302
(7)鄧小平,“關於思想戰線上的問題的談話,”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344-348
(8)江澤民,三個代表論、見2002, 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
(9)胡錦濤,和諧社會論、見2006, 10月,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0)鄭必堅(Zheng Bijian), 2005,中國和平崛起,”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 Foreign Affairs, Sep/Oct, 2005, pp. 18-24
  
3. 左傾路線的發展
   
(1) 廖蓋隆,“歷史的經驗和我們的發展道路”,
中共研究(中研),V15 N9, 1981,頁一○七至一七七。
   (2) 司馬長風,文革始末(上),頁一至三五
   (3) 胡繩,第六、七章
   (4) 劍橋,第一冊,1949至1965
   (5) 陳永發,第6、7、8章
   (6) 張戎與哈利戴,”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第284-444頁

4. 文化大革命
   
(1) 司馬長風(上、下)。
   (2) 嚴家其、高皋,“中國文革十年史”(上、下),頁一至四四八。
   (3) 王希哲,“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共黨問題研究,V8N2,1982。
   (4) 王章陵,“論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共黨問題研究,V9N9,1983。
   (5) 廖蓋隆,前引文。
   (6) 中共中央,“中共中委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一九八三,頁七八八至八四六。
   (7) 王若水,“文革的重要教訓是必須反對個人迷信”,明報
     月刊,一九八○年二月,No.170,頁二至十九。
   (8) 胡繩,第八章。
   (9) 劍橋,第二冊。
(10)陳永發,第9章
  
5. 鄧小平與改革
   
(1) 廖蓋隆,前引文。
(2)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144-170
(3)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203-237
   (4)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280-302
(5)鄧小平,“關於思想戰線上的問題的談話,”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頁344-348
   (6) 楊繼繩,2004,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Hong Kong: ECO)
   (7) 陳永發,第10章
(8)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和效果,》(台北:致良出版社,
1997)第90-137頁
(9)胡繩,第九章及結束語

6. 江澤民時期:六四後的改革

(1) 謝淑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全書
(2)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3)
第2, 3, 7, 11, 12章
(3) 陳永發,第11章
(4) 陳桂棣,(吳)春桃,(台北:大地出版社,2005)全書
(5) 寇健文, 《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
1978-2004,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5).

7. 胡錦濤時期:大國崛起與內部維穩

(1)何清漣,《中國的陷阱》,(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3)
第 6 - 12章
(2)何清漣,《霧鎖中國》,(台北:黎明文化,2006)第 10 - 12章
(3)謝淑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全書
(4)陳桂棣,(吳)春桃,(台北:大地出版社,2005)全書
(5)陳德昇,中共十七大政治菁英甄補與地方治理,(台北:INK
出版社,2008)第1 - 6章

8. 習近平時期:改革之困難與挑戰
(1)Samuel P. Huntington,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
(2)Pye,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entire.
(3) 吉拉斯,新階級,(台北:黎明,民國六十三年)

9.對中共政治的通盤觀察
   
(1) Pye,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entire.
(2)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3)全書
   (3) 吉拉斯,新階級,(台北:黎明,民國六十三年)
   (4) 謝淑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全書
   (5) 王超華, 岐路中國. (台北: 聯經, 2004).
(6)徐斯儉、吳玉山合編,《黨國蛻變》,(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
第 9 章 
課程要求
1. 上課出席 5%
2. 積極參與討論 5%
3. 學期論文: 期中報告20%, 期末報告60%,
4. 課堂報告10%

本課程對學生課後學習之要求:
(一)掌握本領域之重要文獻與研究成果;
(二)運用相關的比較政治理論分析中共政治,
(三)對於中共政局發展具備一定之研判與預測能力。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Lucian Pye,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Praeger, 1984.
2. Samuel P. Huntington,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
3. 司馬長風,文革始末(上、下),(香港:百葉出版社)
4. 嚴家其、高皋,中國文革十年史(上、下)。
5.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1991年。
6. 費正清及羅德里克麥克法奈爾德,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949至1965、1966至1982(Vol.IIII),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7. 黃天健譯,Gerhart Niemeyer 原著,共產主義意識型態,(台北,巨流)
8.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聯經)
9. 張戎與哈利戴,”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香港:開放雜誌社,200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